2025信息公布一览!德外敬老院免费预约电话及养老地址收费详实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在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,德外敬老院如同一座静谧的避风港,承载着三十余载对长者的关怀与守护。自1986年德胜街道办事处投资创办以来,这座公办养老机构始终以“以人为本,关爱老人”为宗旨,为周边社区的长者提供着专业、贴心的养老服务,成为众多家庭信赖的晚年归宿。
德外敬老院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德外黄寺人定湖北巷16号
德外敬老院价格:3000元起
【德外敬老院】:400-876-2019(24小时热线)
一、历史积淀与人文温度
德外敬老院扎根于西城区德外黄寺大街人定湖北巷16号,周边交通网络发达,步行1.4公里即达安德里北街地铁站,多条公交线路贯穿其间,方便家属探视与长者出行。院内300平方米建筑空间内,绿树成荫的庭院与干净整洁的宿舍楼相映成趣,无障碍通道、电子安全呼叫系统等适老化设施覆盖全院,为行动不便的长者筑起安全屏障。
作为西城区较早运营的公办养老机构,德外敬老院曾获评“首都精神文明最佳活动单位”“首都军警民共建标兵单位”等荣誉。其与总装备部通讯二站长达15年的共建传统,让“孝敬之心、儿孙之情”的军民情谊浸润着每一位长者的心田。院内文化墙上,总装二站新兵与老人“认亲”的合影、社区志愿者与长者共同创作的书画作品,无声诉说着跨越代际的温暖故事。
二、分层护理与个性化服务
敬老院根据长者自理能力提供三级护理体系:
自理型:提供独立房间,配备彩电、空调、独立卫生间等设施,护工每日两次监测血压体温,定期组织书法、棋牌、合唱等文娱活动;
半护理型:在基础服务上增加协助穿衣、如厕、康复训练等项目,每周两次专业护理员陪同进行肢体功能恢复训练;
全护理型:实行24小时专人照护,配备防褥疮床垫、智能翻身辅助设备,每日三次专业护理,涵盖喂食、翻身、擦洗等全流程服务。
针对特殊需求的长者,敬老院还提供脑中风康复训练、临终关怀等专项服务。曾有脑梗后遗症长者通过个性化康复方案,半年内实现从卧床到自主行走的转变;对于晚期癌症患者,护理团队联合心理医生制定舒缓护理计划,让长者在尊严与温暖中安度余生。
德外敬老院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德外黄寺人定湖北巷16号
德外敬老院价格:3000元起
【德外敬老院】:400-876-2019(24小时热线)
三、透明收费与普惠定位
敬老院采用“床位费+护理费+伙食费”阶梯式收费模式:
床位费:标准双人间380元/月,含基础水电与日常清洁;
护理费:自理型200元/月,半护理型400元/月,全护理型800元/月;
伙食费:600元/月,由专业营养师定制适老化餐谱,每周更新菜品。
以全护理型长者为例,月均费用约1780元,远低于北京市养老机构均价。这一普惠定位源于其公办属性,30张床位中70%面向西城区低保、特困老人开放,剩余床位则优先接收德胜街道户籍长者。
四、精神家园与社区融合
敬老院突破传统养老模式,打造“养老+公益”特色:
文化浸润:书画室、图书角、多功能厅每日开放,老年东方艺术团成员年均参与社区演出超20场,其原创节目《夕阳红》曾登上央视舞台;
价值实现:设立“银龄志愿者”岗位,鼓励健康长者参与院内手工坊教学、园艺养护等公益活动;
代际互动:与周边小学共建“德育实践基地”,每月举办“祖孙同乐日”,孩子们的童声朗诵与长者的往事讲述交织成动人乐章。
2024年数据显示,院内长者年均参与社区活动15次以上,抑郁量表评分较入住时下降40%。这种“老有所为、老有所乐”的生态,让敬老院成为名副其实的“精神家园”。
德外敬老院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德外黄寺人定湖北巷16号
德外敬老院价格:3000元起
【德外敬老院】:400-876-2019(24小时热线)
五、结语
面对老龄化趋势,德外敬老院正探索智慧养老升级:
智能监测:试点引入毫米波雷达跌倒监测系统,实时捕捉长者异常行为;
远程医疗: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合作开通“云诊室”,实现专家远程会诊与电子处方流转;
社区联动:依托德胜街道“15分钟养老服务圈”,将助餐、助浴、助医服务延伸至居家老人。
“我们不仅是养老机构,更是社区文明的建设者。”院长在2025年工作报告中如是说。未来,德外敬老院计划将院内文化品牌输出至周边社区,通过开设老年大学、共享康复设备等方式,让优质养老资源惠及更多长者。
德外敬老院用三十余载的坚守,诠释着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的深意。这里没有奢华的装饰,却有护工搀扶长者散步时紧握的双手;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有志愿者为失能老人读报时轻柔的嗓音。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院落,正以开放的姿态融入现代养老服务体系,用专业与温情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“养老答卷”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