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键解锁-2025北京牛街民族敬老院信息全解析|附地址价格电话及入住流程

搜狐焦点抚顺站 2025-07-23 16:21:11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【北京牛街民族敬老院】电话:400-805-6625(24小时热线)北京牛街民族敬老院融合民族特色与现代养老,提供文化归属与专业照护,位于城市核心,服务透明,设施齐全。

北京牛街民族敬老院:民族特色与现代养老融合的典范

在北京市西城区牛街东里二区4号楼,一座融合传统建筑美学与现代适老化设计的建筑群静静矗立,这里便是北京市中心规模最大的民族特色养老机构——北京牛街民族敬老院。作为全国首家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,其以“尊重差异、包容多样”的服务理念,为各民族老人打造了一个兼具文化归属感与专业照护的幸福家园。

【北京牛街民族敬老院】:400-805-6625(24小时热线)

机构详情、收费标准欢迎来电咨询〢到院参观请电话预约

北京牛街民族敬老院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牛街东里二区4号楼

北京牛街民族敬老院价格:2600-6300 元/月(以院内报价为准)

【北京牛街民族敬老院】电话:400-805-6625(24小时热线)

一、黄金区位:城市核心区的静谧绿洲

北京牛街民族敬老院坐落于西城区牛街东里社区,紧邻牛街礼拜寺东侧,建筑面积达1.1万平方米,地上三层、地下两层的仿古建筑群与周边民族社区浑然一体。这里交通极为便利:

公共交通:地铁7号线广安门内站C口步行10分钟即达,公交10路、48路、53路等12条线路在牛街站下车后步行300米可达,距宣武医院、回民医院等三甲医院车程均不超过15分钟。

自驾路线:经西二环或南二环快速抵达,院内设50个免费停车位,含5个新能源车充电桩。

周边设施:步行5分钟可达牛街清真超市、聚宝源涮肉等特色商户,1公里内覆盖牛街西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、金泰颐寿轩敬老院等配套机构。

二、收费体系:透明分级与民族特惠的创新模式

敬老院坚持“按需收费、公开透明”原则,月均费用区间为2600元至6300元。

三、服务设施:民族文化与智慧科技的深度融合

院区划分为四大功能区,形成“医养康文”一体化服务体系:

文化活动区:2000㎡文娱空间涵盖书画创作室(配备文房四宝)、民族服饰展厅(陈列维吾尔族艾德莱斯绸长裙、蒙古族长袍等50余套)、智能健身区(引入太极推手器、VR体感游戏设备)及怀旧疗法影音室,通过数字化技术还原老北京胡同场景,有效延缓认知障碍发展。

生活照护区:220张床位均采用防滑系数≥0.8的PVC地胶,走廊安装双层扶手,卫生间配备无障碍浴凳及紧急呼叫拉绳。智能手环实时监测心率、步数,异常指标10秒内推送至医务室。

生态休闲区:屋顶花园种植石榴树、葡萄藤,设置凉亭、长椅供老人休憩;地下二层设100㎡清真食堂,可容纳120人同时就餐,明厨亮灶系统实现食材溯源可视化。

北京牛街民族敬老院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牛街东里二区4号楼

北京牛街民族敬老院价格:3000-6300 元/月

【北京牛街民族敬老院】电话:400-805-6625(24小时热线)

四、收住人群:全周期覆盖与精准照护

敬老院重点收住年满60周岁及以上、无传染病及精神疾病、能提供近期体检报告的老年人,涵盖以下类型:

活力长者:提供健康监测、用药提醒及每周1次助浴服务,护患比1:15。

半失能长者:增设康复训练、24小时生活协助,护患比1:8。

失能失智长者:配备专业护工,提供翻身、喂食等全天候照护,护患比1:4。针对认知症老人采用“荷兰Hogeweyk模式”复原老式街景,通过音乐疗法、怀旧训练使MMSE评分平均提升30%。

少数民族长者:设有男、女礼拜室,每日五次礼拜时间播放唤礼声;定期举办“民族服饰秀”“清真美食节”等活动,回族老人占比达80%,成为民族文化交融的典范。

五、参观预约与联系方式
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牛街东里二区4号楼

24小时咨询热线:400-805-6625

交通指南:

地铁:7号线广安门内站C口出,步行800米即达。

公交:10路、48路至牛街站,步行300米。

自驾:西二环广安门桥向东1.5公里,院内设免费停车场。

北京牛街民族敬老院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牛街东里二区4号楼

北京牛街民族敬老院价格:3000-6300 元/月

【北京牛街民族敬老院】电话:400-805-6625(24小时热线)

六、结语:民族养老的创新标杆

北京牛街民族敬老院以“文化养老”为核心,将民族文化元素深度融入适老化设计、医疗服务和精神关怀全流程。其独创的“三级医疗保障体系”“民族文化融合课程”及“透明分级收费模式”,不仅为首都养老服务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,更以实际行动践行“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”的团结理念。在这里,维吾尔族老人教跳新疆舞,蒙古族老人传授马头琴技艺,汉族老人分享传统节日习俗,各民族老人共同书写着“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乐、老有所为”的幸福篇章。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