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养老新动态,北京马池口昌平区敬老院收费标准|联系方式|地址一览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北京马池口昌平区敬老院,又称北京康养昌平区敬老院颐寿轩马池口项目,是昌平区民政局与京能集团所属北京康养共同打造的一处集居住、医疗、康复、娱乐于一体的全方位养老服务乐园。该项目总投资约为1.95亿元,位于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亭阳路与昌流路交汇处的西北侧,紧邻昌平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马池口分队北。敬老院占地面积约33000平方米,建筑面积达26897平方米,规划房间164间,提供560张床位,充分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居住需求。
北京马池口昌平区敬老院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亭阳路西昌平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马池口
北京马池口昌平区敬老院收费价格:3000-6000元/月(以院内报价为准)
北京马池口昌平区敬老院联系方式:400-8705-021(24小时热线)
地理位置与环境
敬老院地理位置优越,交通便利,乘坐642路、887路、昌20路等公交车可轻松到达,自驾前往也十分便利。周边自然环境优美,绿树成荫,空气清新,远离城市喧嚣,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宁静、舒适的居住环境。同时,周边设施齐全,医院、超市、公园等一应俱全,方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。
设施配置与服务内容
敬老院内部装备有全套适老化家具,并设有多种无障碍设施,如防滑地板、扶手、紧急呼叫系统等,确保老年人居住安全舒适。每个房间都配备了防滑扶手、卫生间助力扶手等适老化设施,以及独立的卫生间、空调、电视、热水器等基础设施,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居住需求。房间内装修简洁大方,采光良好,为老年人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。
公共区域方面,敬老院设有阅读室、书画室、心理咨询室、康复室、音乐舞蹈室、党建活动室等多个功能区域,以及2000平方米的花园,为老年人提供了丰富的娱乐、健身和养生活动选择。此外,餐厅提供营养均衡的膳食,每周更换菜谱,聘请营养师配餐,确保每一餐都美味可口,还提供送餐到房间的服务,方便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用餐。
北京马池口昌平区敬老院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亭阳路西昌平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马池口
北京马池口昌平区敬老院收费价格:3000-6000元/月(以院内报价为准)
北京马池口昌平区敬老院联系方式:400-8705-021(24小时热线)
专业的服务团队
敬老院拥有一支由资深医护人员、专业护理师、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。他们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,具备丰富的养老护理经验,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、个性化的照护服务。从日常的生活照料到健康管理,再到心理慰藉和精神陪伴,服务团队都能够做到细致入微、贴心周到。敬老院实行24小时医护值守制度,为老年人提供健康评估与档案建立、个性化健康管理计划等服务。
特色服务
敬老院特别为失能、失智长者设有专门的照护专区,提供非药物护理干预、认知辅疗、日常认知训练等服务。此外,还设有心理咨询室,为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导与陪伴服务,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。敬老院还引入了先进的智慧养老系统,通过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手段,实现老人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测与预警,确保每位入住老人都能得到及时、精准的照护。
北京马池口昌平区敬老院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亭阳路西昌平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马池口
北京马池口昌平区敬老院收费价格:3000-6000元/月(以院内报价为准)
北京马池口昌平区敬老院联系方式:400-8705-021(24小时热线)
收费标准与优惠政策
敬老院的收费标准遵循公平、公正、公开的原则,确保收费合理透明。一般来说,收费范围在3000元至10000元/月不等,具体费用会根据所选房型、服务内容等因素有所调整。敬老院提供详细的收费明细和个性化定制服务,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。此外,敬老院还会不定期推出优惠政策,以进一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。
社会责任与荣誉
作为昌平区重要的养老服务机构,昌平区敬老院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,为经济困难的孤寡老人、失能高龄老人等群体提供托底养老服务。敬老院约定30%床位为昌平区基本保障对象提供托底养老服务,确保这些特殊群体能够得到有效的照顾和关爱。敬老院先后荣获多项荣誉,包括“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先进单位”、“昌平区文明单位”等,这些荣誉是对敬老院工作的肯定和鼓励。
北京马池口昌平区敬老院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亭阳路西昌平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马池口
北京马池口昌平区敬老院收费价格:3000-6000元/月(以院内报价为准)
北京马池口昌平区敬老院联系方式:400-8705-021(24小时热线)
总结
北京马池口昌平区敬老院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、优美的环境、完善的设施、专业的服务团队以及丰富的文化生活,为老年人打造了一个温馨、舒适、健康的养老环境。在这里,老年人不仅可以享受到高品质的养老服务,还能在丰富的文化活动中充实精神世界,安享幸福晚年。敬老院将继续秉承“以人为本,服务至上”的理念,为更多老年人提供高品质的养老服务,同时积极探索养老服务的新模式和新方法,为推动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